新疆学子热议十九大报告
“我们不能辜负新时代新机遇”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23日01版
“谈到困难群众言语特别恳切,提及维护国家统一语调铿锵、气势非凡,隔着屏幕,我的内心不断在回应‘是的是的’,很多时候,我都感觉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我的心声!”新疆石河子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学生麦麦提艾萨·麦合菩则这样讲述他聆听十九大报告时的感受。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说:“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坐在教室第一排的阿依苏丽坦·艾麦尔尼亚孜脑中放电影般想到自己和乡邻。她反问自己:“那些父辈曾经以为不可能的事,不都已经实现了吗?现在的南疆,学生享受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农民搬进了崭新的抗震安居房,全民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贫困人口逐年减少……我们不能辜负新时代新机遇。”
电视里的长辈在这个维吾尔族女孩眼中愈加亲切起来。阿依苏丽坦的命运是被“内地高中班”改变的。在浙江金华汤溪高级中学,来自新疆和田的学生们被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四年高中学费、食宿费全免,每顿7个荤素菜搭配的“小灶”餐,让阿依苏丽坦一年胖了10公斤。
后来,阿依苏丽坦被石河子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录取。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的9所大学对口支援该校。“一带一路”倡议让石河子大学积极开拓学生在丝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学习机会。
大二时,阿依苏丽坦到对口支援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插班学习一年。大三时,她和13名同学远赴埃及法鲁斯大学留学10个月,“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更好地挑战自己!”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十九大报告中,“一带一路”被反复提及,该校园艺学研究生章智钧揣摩着这个高频词出现的语境。
时间回溯到2013年9月7日,当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时,这个热爱新疆的年轻人难抑激动之情,不断地思考“我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我的家在东北,我所在的石河子大学却远在西北。每次去学校,都要坐着火车,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向西。越过茫茫戈壁,沿着蜿蜒的黄河、走进河西走廊和美丽的绿洲,一直到我的大学。”不同地域空间的穿梭更让章智钧体会到“一带一路”倡议给新疆青年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章智钧给石河子大学团委建言,起草《关于启动“丝绸古道青春行”专项活动的请示》,引导团员青年重识丝绸之路,投身“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暑假,由团中央学校部、教育部新闻办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石河子大学承办的“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大学生“圆梦中国”暑期实践季专项活动正式启动,全国高校300余支团队分赴“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践活动。
今年8月底,章智钧还参与了全国高校首支赴格鲁吉亚的海外实践团。他说:“格鲁吉亚基础设施陈旧,急需更新换代,先行者已经抢占先机,当地最大投资者是新疆本土企业华凌集团。很多新疆大学生在格建功立业,走出国门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祖国的强大,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大学生赶上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是人生的一件幸事!”
该校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学生胡赛媛从哈萨克斯坦留学归来后,发现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端商品不富足,在她看来是创业的好时机。她正在参加SYB创业培训,计划结业后赴哈萨克斯坦寻找商机。
听报告时,冯尚儒情不自禁地鼓掌,光笔记就记了9页。这个生长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军户农场、每天听着军号声长大的女孩,一直梦想当一名外交官,选择阿拉伯语这个小语种也是因为“一带一路”。去年9月,和同学们在埃及法鲁斯大学留学时,她还专门带了研究课题。
“最让我惊讶的是埃及的‘汉语热’,根据我和当地对外汉语教学者的调研,在埃及学汉语的人数2017年已达7000余人。我认识了很多开罗大学的埃及青年,交流时,他们总想锻炼汉语,而我想锻炼阿拉伯语,为了公平起见每次都得强调汉语阿语各说一半时间。”冯尚儒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中的这些话刻在冯尚儒的脑子里,“当地文化学者告诉我,中国对埃及的援助非常无私,本地青年失业率很高,很多人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中国”。
临近毕业,冯尚儒对自己的未来信心十足,“我不仅要当‘一带一路’的见证者,还要当一名建设者!”
同为埃及留学生的麦麦提艾萨·麦合菩则也结识了很多朋友,“一名叫艾赫迈德的大学生经常到我宿舍聊天,他说特别渴望像中国人一样生活。当地也有人为凑不够去中国的路费而遗憾。在异国他乡,我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多么幸福!”
“在亚历山大城,一些细节令我印象深刻,大街里不上学的孩子到处乱跑,无家可归的穷人甚至住在坟墓里……”麦麦提艾萨·麦合菩则说,“这段国外经历更加让我明白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