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空间

李中豪:文字在我心里肆意蔓延

来源:周小斌发布时间:2018-06-30浏览次数:224

         “离别的时候,都有一些不舍吧,但人生不总是这样吗……”
  这个早晨阳光有些灼热,我和眼前这个笑起来一脸阳光、不停摆弄着胸前相机的男孩子已经在北区小树林聊了四十多分钟,今天晚上,他即将踏上回山城的火车,大学结束,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到此为止。
  他叫李中豪,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14级学生。前段时间跟他约过一篇毕业寄语,才发现他文采斐然,后来偶然在公众号上看见他写的小说,妙笔生花、春花秋实,一字一句中都是他对生活的感悟,一个理工科男生偏偏对生活柔软细腻如许。
  他说他喜欢摄影,通过光影的交错、影像的书写,把现实照进梦境,记忆留长地展示他心中的山山水水。
  他说他热衷文字,一个地方,一群人,不同的风景,都是故事。
  这20多年,李中豪与文学的邂逅似乎来的有些迟。大二那年,李中豪作为交换生到江南大学,这一年时间里,他前前后后看了一百多部文学作品,之后,一个地地道道的理工男真真切切拥有了一颗文艺心。
  李中豪说金庸笔下的内圣外王之道,余华字里行间的人间苦悲,这些文字让他着迷上瘾,让他情感涌动,让他明白人生百态,酸甜苦辣无一可缺。说起文学的李中豪眼睛里闪着光亮,这是他在专业课之外邂逅的另一番新天地。他说,就算写文字不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当水喝,因为生活对很多人可能都不太善良,总要找到一些能让人保持初心的东西。
  而在这之前李中豪自嘲他的思想是有些浮躁轻飘的,跟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钱和成功是李中豪最看重的字眼。大一的时候喜欢看心灵鸡汤,关于成功、关于名利。李中豪说心灵鸡汤最大的作用就是能让人间歇性的踌躇满志,但是后来发现那种东西无法让人一直坚持,心灵鸡汤看的太多了,反而让人更加浮躁。心灵鸡汤带给一个人的也只是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归根究底改变不了什么……他说在这个文字快销、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真正有内涵的东西是靠书和生活经验堆积起来的。
  李中豪静下心来看的第一篇文学小说是《边城》,沈从文笔下的乡土人情太美,他能感受到里面所有人的善良,而鲁迅和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改变了他的三观。鲁迅笔下的人特别朴实,太过善良,老实的过分,李中豪用“心慈手狠”形容鲁迅的手法。联系到现实,李中豪感慨万千,他说高中的时候读《故乡》并没有体会到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人性的东西,但是现在再去读《故乡》,闰土长大后对鲁迅叫的那一声 “少爷”,彻底撕裂了某些东西。李中豪说这就是现实,他们之间所有的友谊、情感都被阶级覆灭了……张爱玲笔下的主人公都是比较悲惨的,虽然都是旧时代的东西,但是小说里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交织产生共鸣,使得李中豪开始着手自己写小说。
  如今李中豪已经写完了三篇短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一部长篇小说,三年,十几万字的文字沉淀让李中豪变得内敛不再张扬。文字在李中豪心里扎了根,肆意蔓延生长,占据了心里的一片角落,不知不觉中愈发茂盛。李中豪喜欢写身边的人和事,幼时玩伴、同学、舍友都是他故事里的主人公。
  “踏上乡间小路时,太阳己经下山了,但余晖足以照亮回家的路。云生用他的衣服把藕包起来,他说多多少少还是害怕被别人看见,到时候说我们没教养。到了分叉路口,尽管云生比我挖得多,但他仍把藕平分了,我拿着沉甸甸的藕笑着说:‘那……再见!’他挥了挥手,穿着凉拖鞋飞奔似的消失在竹林里。”
  《云生故土》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是李中豪再读《故乡》感同身受之下写的,“故乡还在,往事常埋”,他和幼时玩伴云生现在形同陌路,是因为贫富差距愈来愈大,这也是一种不平衡,这种贫富差距会让“闰土与迅哥儿”的故事不断重演……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李中豪说他的故事不一定全部真实,但是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会有意识的把故事里的一些戏剧冲突放大来表达一些东西……如果单看文字,是看不出眼前高高瘦瘦、活力阳光的的男孩儿能用如此沉重犀利的文笔、爱恨分明的强烈感情,辛辣讽刺一切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李中豪说每一个人都有很多面,写文字的时候感情就会变得细腻,一个人总要找到情感宣泄的地方,而文字是他寄托感情的出路。
  李中豪说大学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在浑浑噩噩的时候读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小说,看到了很多种不同的孤独,感受到了世界上的善良和苦悲,改变了他很多固有的看法。尤其当他发现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自己的时候,就像找到了一个知己那样高兴。
  李中豪说,他学生时代在一首“纸短情长”和“后来”中结束了。理想和现实有些偏颇,未来很长,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人改变了,很多画面不再了,很多梦消失了,甚至连自己都在慢慢改变。但对文字的那份执着与真诚还和最初的时候一样,任时光流转依然清晰可辨。在文学这条道路上,他还有很多故事未写,很多话未说,能做的就是一直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