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空间

假期的意义

来源:周小斌发布时间:2018-03-16浏览次数:165

       在讲述自己的假期之前,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学校为什么会放寒暑假?对于这样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事儿,很少有人会认真去想。
  或许有人想过,假期无非就是一要御寒避暑,二要休息调整。其实不尽如此。中国古代官方的公学和私塾都有过休息,但却没有寒暑假这么一说。寒暑假是我们有了现代教育制度以后的事儿。现代教育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班级制和课堂教学的形式来传授知识、教育学生。这种形式有利于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但由于它需要统一教材,统一上课,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统一考试。因此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情况,与工厂里加工机器零件颇为相似。这种制度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所以有人把学校比作工厂,把课堂比作车间,把教师比作工人,把学生比作原料。这种“规模化生产”虽然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问题是:不仅不能照顾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特殊爱好,反倒可能把他们变成千面一律 的 “产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创立现代教育制度的人们才在两个学期之间安排了一个较长的假期,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和才华有一个成长发育的时间和天地。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曾提出,假期是每一个学生“解除痛苦回复自由的上好机会”。他对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
  首先要树立“在假期里,我便是我,而不是教员的学生”的信念;其次要选择一两个比较高明的求知方法。这就是说,同学们在假期一定要摆脱教师的阴影,去过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他举例说,在自然知识方面,可以做一次有目的的远足,从事地质的观察和生物标本的采集;在社会知识方面,可以找一个小课题,然后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研究等等。同学们,你们做到了吗?
  而对于教师来说,即使不是研究社会学的学者,假期也可以游历,考察自然、社会及风土人情,增广见闻;另外,假期确实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一个学期繁忙的教学科研下来,需要一点时间来沉淀,捋一捋思路,多读一些平时没时间看的书。这样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才能让更新了知识的自己去面对学生和学术,那时是不是更有底气和智慧?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以及之前的每个假期,我都会带着家中老小出门旅行。老人都年过七旬,趁着他们还能走得动,我带着他们尽可能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弥补他们年轻时的遗憾。而这种陪伴,也是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小孩旅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力,和学校教育相得益彰。而自己,通过每次的远足,收获的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更深刻的认识,以及更深厚的亲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旅行,与读书是完美的邂逅。
  不过,这个假期,也有些许的遗憾。我的计划被一些计划外的事情打乱,以至于从图书馆借来、从网上购得的书没有读完。身体和心灵,其实都可以在路上,但这个假期我还是有些对不起心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