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小斌发布时间:2017-05-04浏览次数:215
一年一度的读书日又来临了。书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早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后期,我国就出现了刻在龟甲牛骨上的书。随着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大力宣扬他们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竹简书和丝帛书相继被发明出来。到了汉朝时期,纸张的出现更是大大方便了书籍的出版,促进了书籍数量的增长。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少时家贫,无钱买纸,他的母亲用荻草代替毛笔教他练字。他曾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他的“六一”中就有“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可见他对书籍的重视。同时期的司马光,少时用警枕励志,每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史学家,后来编写了《资治通鉴》。像这样勤奋好学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我们耳熟能详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等。韩愈的《劝学》中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书籍能够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明德正行,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
近代史上,也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周总理曾说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冰心老奶奶在《忆读书》中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余秋雨也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聪明来自于学习,天才来自于积累”,大师华罗庚如是说。不同时代的人对于书籍都有着相同的热爱。读一本好书,就像是走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读《围城》时,钱钟书先生那平淡而又犀利的语言总是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他就像一个段子手,用最简单的语言剖析都市生活中的暗流。而沈从文先生的小说则恰恰相反,不管是《边城》还是《三三》,他的语言和感情都是平缓而自然的,但读起来又莫名地感到悲伤,不知是故事不圆满的结局还是字里行间浮现的愁绪。走入大师们的世界,体味不同的人生,悟出自己的处世之道,这也是书籍带给我们的熏陶吧!
不过,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静下心来读书似乎变得奢侈,浮躁的心理导致了浅阅读大行其道。但是,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个地方深深地吸引了书虫们的目光,那就是我们的图书馆,高端大气上档次是对它最普遍的评价。不管是一楼杂志展厅的沙发还是二楼古香古韵的隔间,抑或是三楼的优雅小阳台,都给我们提供了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在如此静谧闲适的环境中,静静地翻开一本喜欢的书,沉迷于书香中,遨游于书海里,将我们引入更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智者,并且与那些大师们来一场精神上的交流,让眼界变得明朗,变得开阔,让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师范15级 罗 婷
版权所有: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新疆石河子市北四路
邮编:832003 公安机关备案号:65910102000001 工信部备案号:新ICP备050014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