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空间

[主编新语]大学的开放之路(三)

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7-04-18浏览次数:139

大学的开放之路(三)

 

夏文斌

 

大学的国际化首先是一个理念问题。我们要在现有开放条件下,不断融入国际化的思维,特别是要从文化交流交融的视角去理解国际化。其次是要在制度构建方面,为大学国际化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包括人员的派出、学科与专业的设计、效绩的评价等。除此之外,就是我们必须在理念引领和制度安排下,加强大学开放的平台建设,这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保证。

  加强孔子学院等平台建设。孔子学院是我国教育走出去获得成功的一个范例。如何让更多的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如何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孔子学院在这方面作了非常积极的尝试。通过对外国学生教授基本汉语、中国书法、绘画、武术等,使其在寓教于乐中进一步提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并且增强他们对当代中国发展的了解。在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以为,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内涵,除了做好基础性中国文化培训工作之外,还应当紧密结合我国外交外事工作的新变化,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让孔子学院承担一些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职能。如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一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与外国本土政治文化和法律法规不对接的问题,从而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对外交流,也会影响到我们大学国际化如何接地气的问题。对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规划,积极运作,将国内一些法律、经济人才充实到孔子学院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孔子学院要多开展一些关于当地政治经济、法律政策的讲座,增强彼此了解,化解国际交流中一些政策性障碍,这是孔子学院走向世界,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当然讲解国内的经济政治法律,同样也是我们要做的。笔者在中亚一些孔子学院调研时曾多次与国外学习汉语的学生交流,当问及他们为何选择到孔子学院学汉语时,他们大都表示,中国发展势头很好,将来想到中国发展。因此,我们在介绍中国文化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一些政策性培训,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打造大学校长论坛之类平台。大学校长是治理学校的主导者。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治理方式,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治理经验得以共享,如何让我们更多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同时又如何将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学治理及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及时介绍出去?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大学校长论坛来得以实现。因为大学校长论坛不仅仅是各校经验的展示,而是每一位大学校长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经历,都有独特的教育人生感悟,都有独特的跨文化交流的心得。当他们将各种知识体系融汇在大学国际化的基本思路中时,这样的表达必定给人以深刻的思索和文化的启迪。

    丰富和拓展教师互访的常态化平台。大学国际化关键是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因为只有他们具有国际化的交流能力,能够掌握当代世界科学的前沿走向,才能够及时将这些信息渗透到其教学内容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在这样一个平台建设中,我们要分层次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国家留学层面。其主要通过留学基金委等,定期定向地给我国教师“走出去”提供资助。这种资助体系已经非常完善,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在这一层面上,目前还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更多的外国教师进入中国开展研究,并为其提供资助,而这一步目前迈得还不够。二是国家国际化研究项目平台建设方面。目前,主要有国家自然基金委定向发布国际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由中国与一些国家联合出资,课题项目也都集中在具有国际关联度的合作上。但这样的课题合作,目前主要集中在我们与欧美的合作上,与中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还有不少空白点。在“一带一路”新背景下,此类合作研究越发重要。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承担更多责任,让一些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课题项目尽快落地。三是做好各学校、各院系之间的教学科研互访。学校和院系要专门安排资金和人员,将其纳入学科建设,从各自学校和学院学科发展实际出发,特别是从现实急需发展的学科和专业出发,加大力度,持之以恒。

完善各级各类留学生奖学金平台建设。目前来我国的留学生与我们走出去的留学生数比例差距很大。中国经济空前的发展,已经有能力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研究。给更多的留学生提供资金和其他政策便利,最终会使得双方得益。他们来中国学习,更多地了解中国,定会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定会使中国的软实力大大提升。同时,他们将来也是我们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主力军,定会为我们“走出去”提供各种便利。

(载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