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7-04-07浏览次数:137
科学研究的“顶天立地”(三)
夏文斌
厘清了顶天立地的内涵,实际也是把握了科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无论是科学发展史,还是人文历史的进程,无不体现着对顶天立地目标任务的解决。当然,我们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顶天还是立地,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对客观事物本质认识是一个过程,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都是有限的,既受到人本身的知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也受到人类实践条件的制约。从社会发展现实来说,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总是伴随着人类的实践进程而不断向前的。当代人类实践越来越向系统化、协同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由此也必然会催生出新的问题。
著名科学家王选先生曾说过:“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他发明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被喻为印刷业的一场重大革命,使得中国的印刷业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迎来光与电的时代。王选先生最突出的成就,就在于打通了科学研究中顶天与立地的通道。
顶天,首先来自于立地。再精深的基础学科,其与现实尽管有一定的距离,很难直接解读现实功能,但其绝非不食人间烟火。任何学术研究与学科都是在长期的人类社会交往和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科学发展史就是破解人类在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发展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每前进一步,都是对现实难题的解决过程。人类发明钻木取火,最早是为了治内热,但当火发明出来后,后人已不仅仅满足用于治,他们举一反三,不断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试验”,进而对火的功能有了深化认识的过程。即使到目前,我们也不能说对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顶点,但对火的功能的认识确实是一个因现实问题倒逼,进而拓展到对其内在属性的认识过程。还有爱迪生发明电的作用,也是出于通讯照明等迫切需要。爱迪生是一个连学都没上完的苦孩子,按常理他不具备重大发明的“资质”,但正是因其具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和对事物的好奇心,才使他从草根成为发明家,从对生产生活中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出发,进入到对电的运用的“顶天”认识。
位于顶天高峰时要常常看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确实,当我们进入到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深刻把握到事物的内在规律时,就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你的思绪会更加开阔,灵感会更加敏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增强。但这不意味着你已经完全超越现实,可以居高临下地漠视一切现实问题。系统的理论和科学问题一经获得后,还需要进行两方面工作:一是再接再厉,不断探索。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无止境。这一代人完成了现有的科学任务,绝不意味着就此终结了科学探索的进程。随着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科学问题又会随之出现。二是需要将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重大发明运用到现实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最近提出教育发展的五大理念: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服务决定地位,质量决定兴衰,制度决定成败。这五大理念,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他特别强调,我们经过长期艰辛的科学研究所获得的重要成果,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进入课堂,进入社会。确实,如果我们的科研成果不能再回到现实,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一项重大研究成果的检验,不是一两个专家评议组所能完成的,对科研成果成败得失评价的最根本的标准是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相继出现,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生态文明理论等,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这些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最根本的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带来的最大实践变化。笔者曾多次出国,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许多国外学者为之惊叹,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这一理论所带来的实践变化。
总之,科学研究中的顶天和立地,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者共同构成了科学研究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将两者分离开来。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轨迹来看,只有在解决问题中体现科学规律,在科学研究中体现问题导向,这样的成果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才能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才能给人以永远的思想启迪。
(载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5期)
版权所有: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新疆石河子市北四路
邮编:832003 公安机关备案号:65910102000001 工信部备案号:新ICP备050014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