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桑皮纸
冯远在桑皮纸上题字
公元8世纪,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沿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和田居民发现桑树皮有黏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就地取材,选用了桑树皮来造纸。明确有桑皮纸记载的是唐朝。公元14世纪中叶,桑皮纸制作技术又由和田传入吐鲁番地区,使得桑皮造纸有了更大发展。到明清时期,中原与西域交流频繁,出自西域的桑皮纸也为中原地区人们所用。 |
被誉为人类文明“活化石”之称的桑皮纸,具有吸水强、防虫蚀、纸质抗拉力强、历千年不褪色等特性,弥足珍贵,深受古代画家的青睐。桑皮纸在和田地区历史久远,因写字不浸不退色,也不会被虫蚀,所以得到官方和民间的普遍看好,大量使用。明清时期,新疆使用桑皮纸已经非常盛行,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钱币、公文、契约和包装都还在用和田桑皮纸。今尚存的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书法真迹《三马图赞》,用的就是新疆桑皮纸,其墨迹仍然浓淡有致,明晰鲜活。1906年,欧洲探险家斯坦因在新疆米兰古城遗址发现古代壁画,他用桑皮纸复制壁画带回英国举办展览,震动欧洲文化界。北京故宫大修工程中,新疆桑皮纸被特选为传统古画修复材料。 |
2006年,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近年来,新疆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桑皮纸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合理利用、保护和传承。 |
相关链接: 2012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画·桑皮纸—美术作品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和原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桑皮纸作品展开幕式上盛赞:“在桑皮纸上作画,将新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使千年薪火相传的古老技艺桑皮纸重焕光彩。”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栏目推出专题《新疆桑皮纸》,宣传丝绸之路上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2015年,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首批资助的全国书画展览交流推广项目,新疆经济报社、新疆美术家协会、新疆国画院联合成功举办“桑皮纸上的中国画”美术作品巡展,全国31个省区市及香港、台湾等地的300多位画家参加,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桑皮纸与”中国传统国画的完美结合。画展开创了新疆美术展览史上的五个“第一”、七个“之最”,在国内外美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二度资助桑皮纸上的中国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国家民族画院、新疆经济报社联合主办,新疆美术家协会、新疆国画院承办,新疆祥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桑皮纸上的中国画”首展在乌鲁木齐市美术馆完美落幕。 |
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西域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