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石大博物馆——瓢虫

       

       在人行道旁的绿篱丛中,房前屋后的庭园植物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身披具有红、黑或黄色斑点盔甲,体色鲜艳且体呈半球形的小型昆虫——瓢虫。瓢虫其实是鞘翅目瓢虫科昆虫的通称,也有胖小、花大姐(特指二十八星瓢虫)、红娘等俗称。

        瓢虫根据口器类型而分为菌食性(十分少见)、植食性和肉食性。一般我们认为植食性瓢虫(如茄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而肉食性瓢虫主要捕食蚜虫、蚧壳虫等小型昆虫,是植物忠诚的铁甲卫土,是益虫。因此现在多有人工培育有益瓢虫将其散放到大棚中减少害虫的滋生。但同时应注意的是,若在一定区域内瓢虫数量过多而食物少,成年瓢虫便会吃掉幼年瓢虫以满足食物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瓢虫集团里,属于害虫和属于益虫的两种类别各踞各的地盘,互不相扰。只在双方盘踞地区的交界线上,它们才混居。但是,它们之间绝对不会产生“混血儿”。科学家们在观察它们的生态过程中发现,连种类不同的有害瓢虫,即使强迫它们交配,也仅仅只能生出第一代“杂交种”,第二代就没有生殖能力了。


        瓢虫的自卫能力很强,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很多强敌都对它奈何不得。是因为它的三对细脚的关节上装备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人侵袭的时候,三对细脚的关节上,就会分泌出一种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不好受,而仓惶逃走。而且它还有一套“伪装”的“技巧”。当它遇到强敌感到危险时,就会从树上落到地面,把它那三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来瞒过敌人。不过,尽管这样,瓢虫也有它无法对付的敌人——蜘蛛。因为蜘蛛会用蛛丝把瓢虫团团缠绕起来,等它固死后吃掉。


        成年瓢虫的甲壳下隐藏着一对透明有力的翅膀,但因是昆虫,所以多爬行。有传说称瓢虫是太阳之子,虽已无从考证,但瓢虫在受到惊扰后总喜欢急匆匆爬向高处,然后在最高点展开翅膀向太阳飞去,这或许也是“太阳之子”名称的由来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