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停止飞翔——鸿雁


鸿雁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


       呼斯楞的一首《鸿雁》,将我们的思绪带到广阔的草原——那相隔甚远的蒙古包,远方成群的牛羊,深蓝的天空和振翅的雄鹰······歌词里有家乡,有成长,却更有望着苍空独酌时的呢喃。家乡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缱绻,对鸿雁来说也是一样,每年与家乡的离别,虽是无奈却也是必然。


       鸿雁是一种大型的水禽,体长90厘米左右,体重2.8-5千克,毛色深浅分明,通常自颈部内侧至腹部为白色,颈后部至背部、尾部为棕色或黑色。在中国,属于冬候鸟的鸿雁常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繁殖,于10月左右开始向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飞行越冬。这几千公里的路途,即使是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68~90公里的鸿雁,也得经过一两个月才能到达。



       一路上,鸿雁的队伍严密有序,通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列,这样的队列虽给头雁造成不小的压力,却可以为后方的大量鸿雁制造低气压区,使年幼或年长的鸿雁尽可能地保持体力。当然,头雁也并非使固定的,但通常由年长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并且在途中水草丰富处休憩,老雁也会自觉担任起哨兵的角色,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迅速提醒雁群飞到空中避难。


       自古,情深义重便是雁最为深入人心的形象,在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礼数中,除纳征外,其余都有雁的参与。元好问的《雁丘词》中有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也充分体现了大雁夫妻的情谊,甚至一对伴侣中,谁若先逝去,另一个也不会独活。古时传递书信的人被称作“雁信”,这也和雁每年定期南去北归从不延误有关,这般从不爽期的鸟儿,被用来形容令人放心的邮差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如今,前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的人们又何尝不是一只只鸿雁呢?忍受着离乡之苦的他们,或许只能在夜晚一边静静地看着月亮,一边倒数着回家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