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母校的一封信


       前些天石河子大学博物馆发布关于校史文物资料的征集启事,没想到刚过几天便接到了校友孙建国寄来的68本教材资料,有手刻蜡版印刷的教材、手册典籍、手抄原稿等,其中几本还用当年的画报做封皮。



       孙建国是石河子大学原奎屯农学院76-2班的学员,泛黄的书页早已闻不到墨香,但纸张上的笔迹仍清晰地记录着那段拼搏奋进的岁月。



       最重要的是,他不仅捐赠了许多书籍,还分享了自己与母校的故事。

       轻尘慢舞,眷黄的纸页勾起丝丝缕缕的回忆,耳畔,硬朗的声音正讲述着一段砥砺奋斗的青春时光……


致母校的一封信

       我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入学的,是那个时代所谓的工农兵学员。当时学校从石河子迁移到奎屯市,称之谓奎屯农学院。1978年恢复高考后,又搬回石河子农学院,现合并到石河子大学,所以也可以称之为母校吧。

       四十二年前,我荣幸的被推荐到奎屯农学院牧医系上学,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我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一次难得机会。这之前我只是一名兵团最基层连队的一名畜牧技术员,上学深造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也非常难忘那个时代。


《家畜传染病学》

       我们这一代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经历了许多让人难忘的回忆,知青上山下乡,防修反修、保家卫国,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锤炼,一颗红心向着党,党叫干啥就干啥。那个年代能推荐上大学,也不是说不讲条件的。

       入学后,正赶上粉碎“四人帮”,全国人民群情激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教育界首先恢复了正常的教育体制。广大教育工作者焕发出新的青春火焰,卯足了冲天的干劲,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没有教材,自己编写,手刻蜡版印刷教材讲义,当时都来不及装订,就每周发一次讲义,以保证教学。


《兽医中草药学》

       一门专业课结束后才能把讲义装订起来,那时候国家经济财力吃紧,十年“文革”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教学仪器设备,一切都是勤工俭学来办,条件极为艰辛,就这样我们还是按照正规大学教育完成了三年学业,回想起来,真是不易啊。


《饲养学》

       毕业后,事违人愿,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仅在农校从事了四年所学专业,以后就改行从政了,这些讲义也就跟随了我四十多年,每次搬家都随身带走,舍不得丢弃。这到了退休年龄了,看到它还是不舍得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情感,连我自己也讲不清楚。

       是对知识的崇拜和追求,还是对母校的一种感恩心情,两者都有吧。思来想去,还是应该保留下来,捐给母校,这也是我对母校培养教育的一种回报,让更多的人了解母校为国家、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更多的人知道母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栋梁和精英人才。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祝愿我的母校石河子大学在新时代再创辉煌!


                                                                           原屯垦农学院畜牧76-2班学员

                                                                            原阿勒泰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

                                                                                             孙建国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日


       孙建国简介


       孙建国,男,汉族,1954年11月生,中共党员。

       1976年10月,奎屯农学院畜牧76-2班;

       1979年8月,新疆阿勒泰农校任教;

       1984年4月,阿勒泰地区计划委员会干部;

       1994年1月,阿勒泰行署副秘书长;

       1995年4月,阿勒泰计划委员会主任;

       2000年8月,阿勒泰市市委书记;

       2004年4月,阿勒泰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

       2015年3月,退休。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相信大家在看完这封信后也深受触动,时代在变,但亘古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人传递下来的精神。

       石河子大学博物馆非常感谢校友孙建国为博物馆捐赠的这些校史文物资料,同时也鼓励更多校友将自己与母校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也为博物馆增添更多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