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锡伯族老人参观石河子大学博物馆并题字

 

        大家知道下图中的文字是哪个民族的吗?

        如果猜不出,大家想想佟丽娅是哪个民族的?哈哈,没错,这就是锡伯族的文字哟,是不是和满语有些相似?其实锡伯族的语言是在满语的基础上稍加改变形成的呢。图中的字出自一位90多岁高龄的锡伯族老人之手,他是全国范围内能熟练掌握锡伯族语言、文字的少数人之一。

         325日,医学院一附院的主任医师——吴广胜教授携其家人来到石河子大学博物馆参观,在五楼屯垦史馆中,吴教授的父亲——这位从伊犁前来的锡伯族老人被馆中《锡伯族西迁线路图》所吸引,情不自禁地与讲解员们交流起锡伯族的历史。最后,老人感叹道:“这西迁路线途经外蒙,可想当初的中国版图之广,两百多年前的西迁,可是与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相上下啊!”

        追溯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朝廷命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至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他们沿边境建立卡伦(哨卡),不仅把当时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带到了新疆,还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与当地各族人民融洽相处。

        这次西迁稳定了西北边陲的局势,使战乱不断的新疆有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到了19世纪20年代,西北边陲硝烟再起,英殖民主义者指使逃亡在浩罕的叛匪大和卓之孙张格尔进犯南疆,占据了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与和田四城。锡伯族再次远赴南疆,镇压叛乱,为稳定边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至今日,新疆锡伯族群众为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都会在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欢聚在一起,共同野餐,表演歌舞。而农历四月十八日也便成为了锡伯族的西迁节,或者将其称为“4·18”节。

        据吴教授说,锡伯族的文化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消亡,全国有10万多锡伯族人,会说锡伯族语言的大概有34万人,能听懂的有2万人左右,而真正熟练掌握的可能仅1万人。就拿他们这一代人来讲,也就仅仅会说锡伯语了。

        近些年,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锡伯族的孩子们依旧会在小学课堂上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这也避免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真正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