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兵团卫生学校参加新疆北三牧区改革工作


       1949年8月1日,在西行的军旗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卫生学校(石河子大学前身)在天水火车西站筹建,边行军边招生,同年9月25日在刚解放2天的兰州市,举行了开学典礼并,继之随军兵出祁连,西进新疆。建校初期,学校发扬南泥湾精神,继承抗大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一边积极投身新疆的建设,一边创办新型医学教育,翻开了新疆军垦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新篇章。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疆以后,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农牧区改革,1952年4月28日,王震司令员亲自动员,以卫校为主力,组成军区牧区医疗队,参加北三区即伊犁、塔城、迪化区牧区改革。医疗队的任务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改善牧区少数民族健康状况,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基层卫生人员,深入牧区防病治病。

       解放初的北三牧区地广人稀,牧民们常年生活在山区,交通极为不便,见到一户牧民往往要翻过几道山梁,牧民们赶趟巴扎都要提前两三天走,更不要说看病了,路途遥远、缺医少药,多少病痛只能忍受和煎熬。我们的医疗队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克服一切艰难,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牧区。5月2日全校160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分为10个组,奔赴北三牧区的18个县、27个区,219个乡,75100平方公里地域,为13个民族30万牧民服务。




       工作中,师生们提出“哪里有病就到哪里去”,对每一个病例,都反复研究,分析确诊,对症治疗,并且反复向广大牧民宣传,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医疗队,他老人家让我们帮你们治病,让你们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医疗队的景云瑞老师医疗技术精湛娴熟,他在牧区简陋的条件下,实施手术100多例,景老师用止血钳夹刀片,代替眼科手术刀,给夏台区一位姓吴的老人割治角膜翳,老人几乎失明的双眼重见光明。

       巩留县一位80岁的哈萨克牧民帕那科,换科室,胸部疼痛多年,经诊治是因寒而致的气管炎,经过悉心治疗后康复,他感动地把儿孙们都叫来向师生们扣头说“我的病是毛主席派来的医生治好的,请你们转告毛主席阿大,有一位80的老汉永远忘不了他”,老人和儿孙们到处宣传解放军的医生是神医。

       医疗队在牧区服务期间实施大小手术658次,训练牧区卫生人员755名,助产员581名, 发动牧民新建厕所2140个,挖水井2910个,清理渠道122030米。在牧民中受到崇敬和爱戴,党的政策也深入人心。“绿波荡漾的赛里木湖畔,飞来一群白天鹅,她给我们带来吉祥,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光明,那就是亲爱的兄弟解放军,亚夏颂,亚夏颂”牧民的歌声是对他们最高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