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


“织采为纹曰锦,织素为纹曰绮”。锦是一种多彩的提花织物。以彩色经锦织出图案花纹的称织锦。丝路传奇,楼兰遗韵,子孙织锦,祈寿延孙。



本馆五楼新疆历代屯垦史馆内便收藏了一幅东汉时期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它出土于楼兰L.C墓地。锦面呈棕、褐色,黄、蓝两色显花,经锦。以瑞兽和变体云纹以及攀枝叶蔓的图案组成纹饰。纵间排列,间织“延年益寿大宜子孙”汉字。而完整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怪兽神态各异:左起第一排前蹄上抬起作登山状;第二排似在行走中抬头、回盼,尾上翘,与变体云纹相连;第三排怪兽的颈前伸,巨口大张,双耳直立,背上有翼,尾上翘,尾端下垂,身躯上织斑点纹。印度学者曾称之为“有吉祥语的丝绸”。



子孙锦是一种铭文锦,它出现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首先,汉代特别是东汉是谶纬学说最为流行的时代,实质是指上天的旨意通过一列的特定的自然现象体现出来,以赞许或警告当时的统治者。如每当天空出现彗星或天降陨石时,则预示着统治者的德行和统治出现问题,警告统治者加以改正。相反,当出现祥瑞征兆时,如祥云、甘露、异兽(凤凰、灵鸟、黄龙、麒麟、白虎等)、异树(连理树)、仙草(灵芝、茱英等)以及神器(鼎、玉璧、玄圭、方胜等)则预示着天下太平,统治稳固。这样,祥瑞图案深入到人心,从汉代的统治者到平民百姓都形成了追求祥瑞图案的风尚。

其次,铭文锦反映了一种社会愿望和对“文景之治”时期的追忆。综观汉代历史,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争霸和西汉的汉匈之争、王莽篡汉都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减少。几番起落,天下太平、延年益寿、人丁兴旺、家族昌盛遂成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于是这种寄托就反映在丝绸上面,“万事如意”、“延年益寿长葆子孙”、“万年丰益寿”、“恩泽下岁大孰常葆子孙息弟兄茂盛无极锦”、“世毋极锦二亲传子孙”、“安乐如意长寿无极”等。这些织锦传递出的信息表明,人们己厌倦了频繁而起的战争,渴望能够过上一种社会安定、人丁兴旺、丰衣足食的日子。

最后,铭文锦延续了丝绸作为尸服的功用,当织造技术和汉字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在汉锦上出现图文并茂的情况,文字主要用来强烈表达人们的愿望。同时,由于蚕具有作茧自缚并最终获得重生的羽化过程,给古人一种羽化成仙的想象,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去模仿蚕的这种生命过程,以丝绸裹身,翼希死后得到另一种生命形态。

本馆的这幅子孙铭文锦以避邪的奇禽怪兽、变异的云纹花卉为铺设,吉祥的汉隶铭文穿跳其中,从右向左排列,表达的是延年益寿的含义和愿望。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社会形态,西域民族分划鲜明,格局动荡,外族侵扰,战乱不断,而人们已厌倦了频繁的战争和动乱,渴望和平、无灾无难、长寿、子孙繁多的美好愿望,于是便镌刻于器物,缝制于锦缎,祈求绵延子孙,多福多寿。同时,也是社会风尚和习俗的整体诠释,西域风情,融于兽纹;大汉柔情,汇于铭文;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多重味道的糅合,有着大漠的雄浑壮阔,也不乏中原的精致广博。



远处的驼铃声,似祈祷延年益寿的款款梵音。极近幽远,赤诚坦然。天边的落日角,浩渺的烟海,如子孙的繁衍,绕膝身侧,满堂流长。

西域亘古,织锦绵长。